今天小橘杏整理了一些艾灸精髓,也是一些灸友在艾灸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对于艾灸初学者,或者想要更加深入认识艾灸的朋友来说一定要看看。话不多说,直接和小橘杏往下面看吧!
针与灸有什么区别?
针灸和艾灸同出一体,灸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
针刺疗法虽有“补泻、迎随”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疗“不盛不虚”的症状;而艾灸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
为什么针、
药无法治愈的病症灸能治愈?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人体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人体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
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
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艾草有哪些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为什么艾灸能增补人体阳气呢?
“天上太阳,地上艾草”,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
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
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经常艾灸关元作为一个保健方式,可以大补元阳。
再加上艾灸时使用温元通脉灸独特配穴和手法,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病从何来,从何去?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之,从小在空调、冰箱、冷饮等寒湿环境的包裹中。
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贪食生冷食物,损耗了身体的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想要把身体调理回来,最好的办法是先用艾灸补充身体已经损失的元阳,这是治本。
同时再艾灸关键部位的疼痛点,这是治标,除此之外更要改变自己不好的生活方式,预防为主。
艾灸分季节的吗?
没有,艾灸在任何季节都可以灸。
有人说夏天不能灸,夏天是往外发的,灸是往里的,说是会冲,类似这样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
春天树木发芽时人体的病容易复发,可这个时候人体阳气生发,艾灸效果效果也好,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艾灸等等。
身体不舒服肯定是早用艾灸调理早好,难道还要忍着病痛,或者拖的更严重等到特定的时候再调理?
艾灸真能续命吗?
能,艾灸能补充元阳,补充人体生命能量,最大减少疾病,尽享其自然寿命。
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扁鹊心书》中记载:“须识扶阳,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
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
故为医者,要知保命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等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体质热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艾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经过穴位经络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
《类经》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
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
所以称“火有拔山之力,开门驱邪之功”。
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们身体的功能很神奇,正气内生,寒热之邪自然出矣,所以体质热的人也能灸!
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
会暂时有疾病加重的反应?
有的人会在艾灸之后感觉自己的病症加重了,觉得害怕,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是身体逐渐旺盛的阳气在和体内寄居的病邪“交战”。
在正气不足,而病邪旺盛的时候,你当然会有各种不适反应。
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已经打不过正气,就会逐渐地被赶出体外了。
有的人艾灸短短数日即见成效,受益良多;而有的人,苦苦艾灸数月,并无良效,遂唾之烟之,到处说“艾灸骗人”!
但他们没有想过自己找对方法了没有。
其实,艾灸是有讲究的。它就像一把快刀,高手可用之削木切菜,享尽方便;而庸者却胡用烂砍,最后伤了自己的手指。
有的人没有接触过正统的艾灸,也没有系统学习过,只随便看了一点东西就给自己艾灸,还不肯坚持。
这样又怎么会有什么调理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