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

作者:橘杏缘学院 日期:2024-11-07 09:21:40 点击数:

朋友们,早上好呀!

寒风乍起立冬至。今天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

北方的朋友们或许早已感受到寒冬的凛冽,而南方的朋友们还在深秋余温里享受着丝丝暖意。

不过,随着冬季正式到来,天气总体上是愈发寒冷了。

图片

与此同时,寒邪对人体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如果此时不注意防寒,寒邪入侵人体,就会损伤人体阳气,出现各种不适。

例如,寒邪侵袭肌表,会使人体出现怕冷、发热、头痛等外感症状;若寒邪直中脏腑,则可能引起胃脘痛、腹泻等脾胃虚寒关节疼痛等寒痹症状。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2)

不过立冬节气还不算特别冷,容易出现“三日寒、四日暖”的寒暖交替变化,也正是如此,朋友们更需谨慎应对温度变化,合理增减衣物

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候较为干燥,干燥的气候会损伤肺津,导致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调,可能有些朋友就会发现,一到冬季就常有干咳少痰、咽干口燥、皮肤干燥等不适。

因此,大家防寒的同时也别忘了防燥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3)
总之,我们养生调理应顺应天时,立冬时节应以防寒防燥、护阳补肾为重点。接下来,和白术一起来了解一下立冬的养生注意事项吧!

起居养生:顺应天时,养精蓄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人体阳气也随之潜藏于内。季节变换,我们生活作息也要顺时而养


1、宜早睡晚起

立冬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此时的作息不能再强调“早睡早起”,而是要顺应“冬藏”的规律,做到“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一般建议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晨可在7点之后起床。这样的作息有助于保持人体阳气的充盈和稳定。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4)

2、宜保暖防寒

寒邪是冬季最易侵犯人体的邪气,而保暖是防止寒邪入侵、保护阳气的关键。

头部、颈部、背部、腹部、脚部等都是人体阳气汇聚或容易散失的部位,需要重点保暖。

出门可佩戴帽子、围巾,穿上保暖的鞋子,晚上睡觉时盖好被子,尤其是要注意腹部和腰部的保暖。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5)

3、宜适度运动

立冬时节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应以温和的运动方式为主,如太乙游龙拳、散步等。

这些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使阳气在体内顺畅运行,同时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6)


饮食调理:温阳补肾、滋阴润燥

立冬进补有讲究,此时人体阳气内藏,气候寒冷干燥,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以温阳补肾、滋阴润燥为宜。


1、宜温阳补肾
冬季寒邪易伤肾阳,饮食应以温阳补肾为核心。我们可适当食用能温补阳气的食物。


例如羊肉性温热,能温中暖肾、益气补虚。而桂圆肉也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壮阳益气的功效,可煮粥或直接食用。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7)

此外,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因此立冬后也可以多吃一些黑色食物来补肾气


白术建议大家可以多吃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这类养肾补虚的黑色食物。
这里白术给大家推荐一个补肾食养方——黑豆核桃黑芝麻粉集齐了6种益肾固精的黑色食材,将养肾补虚发挥到了极致。
图片
图片

黑豆核桃黑芝麻粉

图片
食材:黑豆、黑芝麻、黑枸杞、黑米、桑椹、核桃
做法:
①将食材全部打成粉状混合均匀;
②将打碎的食材密封装罐;
③吃的时候舀上1-2勺,加温水冲泡,搅匀即可食用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11)


图片
如果觉得制作起来比较困难,且不知道如何配比的朋友们也可以选择橘杏缘的这款黑豆核桃黑芝麻粉。
我们的食材均来自道地产区,品质有保障,且采用独立小袋包装,便携干净,随时都可以来上一杯。


2、宜滋阴润燥
立冬后天气干燥,人们易出现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等阴伤症状。因此食补养身宜养阴润燥
大家可以多吃大白菜、白萝卜、梨子、苹果、柑橘这类富含水分和营养的应季果蔬。
这里白术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滋阴润燥的食疗方——果雪梨瘦肉汤
图片
图片

苹果雪梨瘦肉汤

图片

食材:苹果1-2个,雪梨1个,蜜枣1个,南北杏30g,瘦肉400g,生姜3片,饮用水适量。(3-4人份)

做法:
①苹果、雪梨洗净切小块备用;瘦肉洗净、切块、过开水备用;蜜枣、南北杏仁过水洗净;
②苹果、雪梨、蜜枣、南北杏仁和瘦肉一同用大火煮开;
③加入姜片,转小火煮30分钟;
④加盐调味,放温即可饮用。
功效:苹果生津止渴,润肺除烦;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杏仁止咳定喘,润肠通便。三者搭配饮用,有助于对抗秋燥气候,润肺润肤。不过,脾胃虚寒和大便溏薄者慎用。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16)

图片
穴位保健:艾“护”阳气,温中散寒

艾灸能益气温阳,使正气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养生益寿的效果。


操作方法:把艾条点燃后,悬置于距离穴位皮肤3-5cm处,根据温度调节距离,建议每次艾灸5-10分钟,以皮肤微微潮红、感觉温和为宜。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18)
这里,白术推荐大家冬季可以多多艾灸以下3个穴位
1、关元穴:
关元穴又称丹田,是常用的补益要穴。其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是小肠的募穴,也是人体元气的根本。
平时坚持按揉或艾灸此穴能培补元气、温阳补虚、增强体质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19)


2、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缝纹的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20)
此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有着“肾经之气自此而出,犹如涌泉之水”的意思,因此也被认为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具有滋阴益肾、平肝熄风的功效。
艾灸涌泉穴,可以促进肾气的生发和流通,从而达到补肾益精的效果,有助于缓解因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盗汗等症状。
3、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输穴和原穴能够调补肾气、滋肾阴、壮肾阳,对于肾气虚引起的各种病症都可以用太溪穴来辅助调理。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立冬至,万物藏!宜温阳补肾,防寒防燥,养生做好这3点,一冬病不扰!(图21)
 立冬养生要点归纳
● 起居养生:宜早睡晚起、防寒保暖、适度运动
● 饮食调理:以温和平补、滋阴养肾为主,如羊肉、黑豆等
● 穴位保健:艾灸关元穴、涌泉穴、太溪穴,温阳补肾

冬季已至,正是养精蓄锐的好时候!通过冬季的调养,来年生活定会兴旺如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