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早上好呀!
寒风乍起立冬至。今天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
北方的朋友们或许早已感受到寒冬的凛冽,而南方的朋友们还在深秋余温里享受着丝丝暖意。
不过,随着冬季正式到来,天气总体上是愈发寒冷了。
与此同时,寒邪对人体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如果此时不注意防寒,寒邪入侵人体,就会损伤人体阳气,出现各种不适。
例如,寒邪侵袭肌表,会使人体出现怕冷、发热、头痛等外感症状;若寒邪直中脏腑,则可能引起胃脘痛、腹泻等脾胃虚寒或关节疼痛等寒痹症状。
不过立冬节气还不算特别冷,容易出现“三日寒、四日暖”的寒暖交替变化,也正是如此,朋友们更需谨慎应对温度变化,合理增减衣物。
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候较为干燥,干燥的气候会损伤肺津,导致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调,可能有些朋友就会发现,一到冬季就常有干咳少痰、咽干口燥、皮肤干燥等不适。
因此,大家防寒的同时也别忘了防燥。
起居养生:顺应天时,养精蓄锐
1、宜早睡晚起
立冬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此时的作息不能再强调“早睡早起”,而是要顺应“冬藏”的规律,做到“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一般建议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晨可在7点之后起床。这样的作息有助于保持人体阳气的充盈和稳定。
2、宜保暖防寒
寒邪是冬季最易侵犯人体的邪气,而保暖是防止寒邪入侵、保护阳气的关键。
头部、颈部、背部、腹部、脚部等都是人体阳气汇聚或容易散失的部位,需要重点保暖。
出门可佩戴帽子、围巾,穿上保暖的鞋子,晚上睡觉时盖好被子,尤其是要注意腹部和腰部的保暖。
3、宜适度运动
立冬时节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应以温和的运动方式为主,如太乙游龙拳、散步等。
这些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使阳气在体内顺畅运行,同时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
饮食调理:温阳补肾、滋阴润燥
立冬进补有讲究,此时人体阳气内藏,气候寒冷干燥,应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以温阳补肾、滋阴润燥为宜。
例如羊肉性温热,能温中暖肾、益气补虚。而桂圆肉也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壮阳益气的功效,可煮粥或直接食用。
此外,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因此立冬后也可以多吃一些黑色食物来补肾气。
黑豆核桃黑芝麻粉
苹果雪梨瘦肉汤
食材:苹果1-2个,雪梨1个,蜜枣1个,南北杏30g,瘦肉400g,生姜3片,饮用水适量。(3-4人份)
艾灸能益气温阳,使正气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养生益寿的效果。
2、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缝纹的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